◈ 關外盜墓王第4章 古墓現狀在線免費閱讀

關外盜墓王第4章 古墓現狀在線免費閱讀(2)

只能淹沒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。

再往後就是明朝了,明朝的帝陵還算是幸運,清軍入關後,為了穩定天下民心,保留了明朝宗廟。

民國時期,孫殿英及其部下譚溫江以「剿匪」的名義盜挖了大清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東陵,乾隆帝屍骨被扔入臭水溝,為了慈禧的口含「夜明珠」,士兵直接把慈溪的下巴殼子給卸下來了。

氣的末代皇帝溥儀直哼哼,也只能哼哼。

1945年偽冀東防共自治**轄東陵的冀東軍區15軍分區情報隊的隊長張盡忠等人對大清帝陵開始了盜掘,整個清東陵14座陵寢,157人的墓幾乎無一倖免。

也就是說,歷代帝陵中,明帝陵算是保存最完整的了,可萬萬沒想到,明帝陵躲得過清軍卻沒躲得過郭沫若。

郭沫若對考古有着無限的熱愛,但一個學醫的出身,後果可想而知,以當時那個年代的科技水平,那真是夠了吧有挖掘的能力,卻沒有保存的實力。

1956年,郭沫若組織挖掘大明萬曆帝的定陵,當時裸手取文物,導致定陵裏面的abc多瑰寶損毀了大半,連萬曆帝的屍骨都被遊街焚毀。

正因如此,考古界定下了「不主動挖掘古墓」的規矩,所以現在看新聞時,基本上都是哪個工地在施工時碰到了古墓,考古隊搶救性挖掘。

所以盜墓賊不用拜曹操為祖師爺了,直接拜郭神醫,要不是他,現在還能有古墓留存嗎?

再往後就是十年浩劫的破四舊,簡簡單單舉幾個例子,炎帝陵主殿被焚,舜帝陵被毀,大禹陵被拆,孔子墳被鏟,延續了兩千多香火的西楚霸王廟被砸成了一片廢墟,就連寫《聊齋志異》的清貧文人蒲松齡的墳塋也沒能倖免,更何況一些普通的墓穴。

這場運動無形中也造成了如今的天價古董,和盜墓行業的興起。

為啥?因為存世量少,為啥存世量少?拿四驢子家舉例,四驢子的太奶奶結婚時,娘家陪嫁了兩個清晚期的青花釉里紅牡丹瓶,這對瓶子在那場運動中被砸得粉碎,所以,那個年代存世古董的下場可想而知。

在盜墓這一行里,盜墓賊最喜歡的就是西周時期的諸侯墓,一是西周禮制完善,流行視死如生的厚葬之風,二是那個時代諸侯數量驚人,西周開國時,號稱八百諸侯國,這不僅僅是八百個諸侯墓,西周王朝傳11世12王,四百年間,八百諸侯傳了多少世無人知曉,期間雖有戰爭和吞併,但諸侯墓肯定是一個驚人的數字。

不過話說回來,西周時期的諸侯並不等同於東周后期的戰國七雄,舉個例子,如今國土面積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公里,一共有266個城市,而西周的國土東至大海,西至秦地,南至長江,北至燕山,國土面積一百萬平方公里,其中大部分屬於周天子直接管轄的「王畿」之地,剩下的才是八百諸侯的領土。

換算一下,大的諸侯相當於現在的縣長的管轄範圍,小的和鄉長一樣。

雖然領土面積不大,但那可是西周王朝,一個青銅器盛行的時代,隨便挖出一個喝酒用的青銅爵,出手一賣就是七位數。

這樣看來盜墓是不是很賺錢,以為隨便打開一個古墓就能吃喝不愁?

那我要澆一盆冷水了,歷朝歷代帝王陵都被挖了,更何況達官貴人和老百姓的墳。

要知道古代是一個靠天吃飯的農業社會,一場天災就能讓天下大亂,戰火四起,史書上寫滿了仁義道德,唯獨對百姓生活一筆帶過。

「歲大飢,人相食。」簡單的六個字卻道出了古代災年的生活悲劇,人在飢餓的環境下,為了有口吃的,什麼事都能做出來。

別說盜墓挖寶了,就是剛下葬的人都可能被刨出來食用。

由此可見,古代陵、墓、墳、塋留下來的能有多少?